重磅连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72、73)

来源:高浓度臭氧检测仪    发布时间:2024-03-03 17:19:22

原标题:重磅连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72、73) 《建议》提出,“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这是科学总结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和做法,把握大气污染

服务热线:010-82912186

  原标题:重磅连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72、73)

  《建议》提出,“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这是科学总结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和做法,把握大气污染治理趋势和规律,针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及时主动提出的重大创新举措。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不仅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也是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与难点。经过近些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攻坚克难,蓝天保卫战已经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我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一下子就下降,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但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且浓度呈逐年上升态势,超标虽以轻度污染为主,却成为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又一重要污染物,并成为夏季首要污染物。2019年,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7%,仅次于细颗粒物(占45%)。按照《建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加强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成为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的关键。

  臭氧的化学生成机理复杂,前体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精准控制难度大。近地面臭氧是大气中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辐射作用下,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的最终的原因,就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大,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和构成极为复杂,涉及排放的工业门类多达460余个、工业公司数量上百万家,还有大量来自交通源、生活源、天然源的排放,已监测出的组分共有数百种。加之细颗粒物与臭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两者减排的协同性不足,在强日照、高气温、少云量、弱风力、少降雨等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很容易加速光化学反应,造成臭氧浓度超标。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需要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推动各方面高水平发展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推进。一是方案协同。将协同控制作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方针、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主要任务,制定和出台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整体部署。二是目标协同。通过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继续将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和优良天数比例提高作为约束性指标,将细颗粒物和臭氧的主要前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作为总量减排约束性指标,科学确定细颗粒物和臭氧减排目标和比例,实施重大减排工程,大力削减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努力实现协同效应。三是重点协同。通过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治理,把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作为重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夏季重点治理臭氧,秋冬季重点治理细颗粒物。坚持把结构调整优化放到突出位置,加强源头控制。通过优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深化涉挥发性有机物园区和产业集群升级改造,提升产业集中度。通过优化能源结构,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升能源清洁化水平。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构建“车—油—路”一体的绿色交通体系,大大降低公路货运比例。通过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减少大气中氨的排放。还需要推进石化、化工、医药、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氮氧化物治理,实施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全链条、全环节管控。四是法规标准和科技协同。通过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特别是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涉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和产品质量标准,尽快补齐这方面短板,同时也加强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开展臭氧形成机理研究与来源解析,深入研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作用机理,加强协同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支撑和精准治理水平。

  《建议》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这是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生物资源,保障ECO稳定健康,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都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等多个层次,是宝贵的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今生态环保国际合作的主要领域。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东道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深入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开展“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年)”系列活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初步构建起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通过逐渐完备就地保护网络,使90%的陆地自然ECO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保护地中得到一定效果保护;通过逐步加强迁地保护,使大熊猫、朱鹮等近10种濒危动物种群开始恢复。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自然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种群数量下降,生物资源日益衰退,同时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水平、基础能力和保障还不足。

  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古代名言,阐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刻道理,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践行。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要求在“十四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着重在强基础、抓关键、做示范上下更大功夫。

  第一,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评估。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础。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普查,继续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调查、观测与评估,通过聚焦重点物种和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底数和影响因素,掌握重要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栖息地、生物遗传资源状况,评估保护成效。通过优化和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趋势。通过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信息系统,提升保护和监管能力。

  第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根本。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实施一批重点保护工程,如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态廊道连通和建设工程、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工程、基因库和物种库建设工程、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工程、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治工程等。并且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理论与应用技术探讨研究,完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示范。这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方式。通过建设一批地方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生物多样性观测示范与公民教育基地,调动地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总结一些地方生物多样性转化为绿色财富、支撑绿色发展的经验,提炼成功模式,积极加以推广。在云南、广西、湖南、海南等生物遗传资源丰富的省区,开展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地方性试点。对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可给予更多资金支持。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提供法治保障。

推荐产品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